首页»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弘扬抗疫精神,厚植五四情怀”主题征文演讲活动喜报
发布时间:2020-05-06
美高梅游戏官网app | “弘扬抗疫精神,厚植五四情怀”主题征文演讲活动喜报

喜  报


在本次美高梅游戏官网app“弘扬抗疫精神,厚植五四情怀”五四征文演讲比赛中,我院共有八位学子获得奖项,他们分别是:


2019级 章睿超 一等奖

2019级 王淇 二等奖

2018级 张谭琦 二等奖

2018级 游龙飞 二等奖

2019级 仇琳 三等奖

2019级 王晔媛 优胜奖

2019级 韩孟卓 最具感染力奖

2018级 郜珊 所在团体获最佳战队奖

恭喜以上同学!



大城小爱|冬去春来,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章睿超


此时此刻

声音之外的

你好嘛

你在哪


冬去春来

城市逐渐恢复往日生机

草长莺飞,万物舒展


巴尔扎克说

一星陨落

黯淡不了星空灿烂

一花凋零

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是爱和希望让人始终相信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不信你看

远处春草池塘生命初醒

不信你听

近处寻常人家却话桑麻

就让我把春风装进心里,悄悄说与你听


人们总是期盼新年伊始

可是2020年的开端

却注定难忘而不凡

病毒肆虐

疫情蔓延

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身处疫情的风暴之眼

疫情的数字

实时变动

每日更新


历史之于旁观者或许是一段故事

对于亲历者

却是切身的悲痛欢欣、感同身受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我们早已都身在其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里

我们同气连枝

我们众志成城

在生与死的较量中

人们勇毅地与病毒抗争

全国各地的资源也争分夺秒地驰援武汉


正如白岩松所说

爱是桥梁

隔绝病毒

但绝不隔离爱

今天,想要分享一下

在疫情里的动人故事

他们的存在,

让人眼底泛起浪漫与温柔

让人始终相信真爱与希望


还记得那张战疫一线护士与男友隔着玻璃亲吻的图片吗

女生叫做陈颖

男生叫做黄千瑞

泪眼婆娑

深切热望

是玻璃也阻隔不了的深情爱意

在照片定格的那一刻

他们近在咫尺

却又仿佛相距天涯


原本打算2月14日领证的他们

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按下了暂停键

陈颖作为95后的一名新护士

在国家需要之时义无反顾

首批进入到一线负压病房工作

护理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

而陈颖背后的这个男人也在默默成全

因为她说

“我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这种时候就必须要挺身而出”

他把牵挂放进心里

把心疼藏起

不让你有后顾之忧

你放心去

家有我在


在婚期推迟36天后

2020年3月20日,陈颖和黄千瑞领证了

这是陈颖的疫情故事

更是无数逆行中的医护人员的切身体悟


去时冬雨霏霏

归时春暖花开

他们面对汹涌疫情

平肩担道义

国家危难

无悔前行

心系亿万人民的生命安危

所以郑重地说下“我来”二字

诠释的是他们平凡而不凡的个体之爱


当战疫归来

人民含泪相送

真情以报

亦是群体之爱


在中国全力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

世界人民说出风月同天

向我们施以援手

在海外疫情情势不容乐观之际

为了共同的未来

我们愿与世界人民青山一道,同担风雨

这更是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人类之爱

个体、群体与人类之爱

在疫情中传递

在灾难中交汇

让中华儿女由平凡小爱汇聚为守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苍茫大爱


英雄是心怀苍生的侠义之士

亦是普通人拥有的那颗伟大的心

他们用生命驱散黑暗

以虚怀行走红尘

他们于逆行中与归相知

在大爱里兼济苍生


可惜灾难面前

在这场时代洪流里逆行的勇者和同胞

有些

终究没能盼来这个万里芳菲的人间四月

岁月总像个小偷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

为何总是让我们慢一拍

致敬永远沉睡于这个冬日的英雄们

明知你已为我们跋涉千里

可惜你我才初初相遇

便已是最后一面

感激你们的奋勇前行

这个期盼了许久的春天

很好

只是很想你

这些日子里

才知道

安好这个词的分量

或许来日并不方长

我们理应珍惜当下

愿待灾难结束

你我皆能穿越人海去拥抱心爱之人

与家人闲坐

去看灯火可亲


“最美的人间四月”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

所以

请相信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生命的渴求会在琐碎的生活中诞生

面向世界的梦想会从平淡的日子里升起

当“孤岛连成大陆”

爱便是永恒桥梁

疫情过后

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愿世界和平,阳光普照

所有的爱都能地久天长


月深忽闻春啼晓

王淇

“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题记

己亥末,庚子春,武汉落雪了。我们被困在了家里,还有些人永远困在了冬天。

“你看见了什么?”

“我看见大雪纷扬,肃杀萧索。”

我看见灰蓝色的口罩扼住了城市的命脉,往日的熙攘被清冷和莫名的恐惧取代,异乡的游子,风雪中的归人,无人沉浸于新年钟声响彻九州的欢腾,在岁末守夜餐桌上氤氲的热气中,化不开人们紧锁的眉头。老人们说:“这场雪,似乎有些大。”不知名的情绪从心房晦暗的角落爬上眉梢,鲜活的生命定格为纸上冰冷的数字,有些面庞不会再出现,只在记忆深处模糊、消散,我们甚至没有见过他的最后一面。凛冬已至,谁知前路?

“你记住了什么?”

“我记住了除夕夜的那盏灯。”

在医院走廊的尽头,灯光并不算亮眼。灯下,他们相视一笑,脸上深深浅浅的沟壑被灯光填满。身着白褂,既不为名,也不为利,只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七八十岁的老人临危受命,年轻的女儿瞒着父母前往一线,剪去的长发,脸上的勒痕,凡人之躯,却比肩神明。

在工地轰鸣声中,扬尘在灯下飞舞。“6天之内,我们要盖一个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医院!”除夕那天,他们匆匆放下碗筷,自发奔赴“战场”,他们之中,有装修工,有泥瓦匠,有军人,有司机,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而真正庇佑着中华民族的火神,不是传说中的祝融,是一盏盏彻夜通明的白炽灯下,上千名不屈不挠、无怨无悔的中国工人。

冬夜总是如此漫长且寒冷,但总有人秉持灯火,为你我照亮。交警在风中哈着白气,反着光的制服在柔黄的车灯光里闪烁着;拎着大包小包的社区工作者跑上跑下,为困居家中的人们送来物资;保安大叔眯着眼登记来者的体温,往来出入都要经由他手……许多平平凡凡的你,许多平平凡凡的我。雪夜里谁能独善其身,唯众人一心,抱薪取火,方得生机。

“你看见了什么?记住了什么?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彻夜难眠?”

今天,我看见了久违的笑容。枪响之后,每一次寻常的呼吸,都是生命的恩典。也许伤痛并不能被抹灭,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山。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明天总会到来,即使天寒地冻,路遥马亡。

我们之所以赞颂勇气,是因为人类总是在明知风险的时候,仍选择做我们该做的事。这是谁的儿子?又是谁的父亲?这是谁的妻子?这是谁的丈夫?他们都很普通,却不平凡,他们都是血肉之躯,筑起的却是长城堡垒。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你”是谁,就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就是我们彼此身边亲近的公民。

谁说春天来了,那是日历撒的谎,只要还有一座城, 冰封雪飘,我们就不忍心立春。

但月深时,我好像隐约听见了春鸟啼晓。

太阳总会升起,春天也总会到来。


今日之责任

张谭琦

百余年前,梁启超先生曾慷慨撰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激昂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寄托了对少年中国的热切希望,百余年后,中国青年们在防疫战役中勇担使命,挺身而出,展现了新一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持久战中,我看到青年医生李文亮用自己的生命吹起了防疫战役的前哨,我看到90后的医生护士们不顾家人劝阻勇敢逆行,成为抗疫一线一个个日夜奋战的身影,我看到青年团员们自发地参与到这场抗疫战争之中,成为一个个奋战在前方的志愿者,为后方的我们撑起了一片天地……风雨兼程、日夜奋斗、无私付出,无不让人肃然起敬,无不让人骄傲自豪——这是勇敢前行的中国青年,这是无私奉献的中国青年,这是即将扛起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进程大旗的中国青年。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作为生于和平发展年代的新一代,作为新时代建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我们享受了祖国所提供的丰富的经济、政治、教育和社会资源,我们理应成为响应祖国建设的前行者,扛起祖国新时代建设进程的大旗,做祖国新时代建设进程的开创者。

百余年前,鲁迅先生曾对青年一代发出沉痛呼告,“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殷切希望中国青年们在滚滚时代洪流之中,都能如萤火般,不必等候炬火,即使在黑暗之中也能发出光芒,而当光芒汇聚,星火燎原,黑暗年代便也成了光明世界。

此时的我们身处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时代,这个时代,看似处处花团锦簇,风景秀丽,但在光所照耀不到的地方,在我们所看不到的地方,依然有黑暗在蔓延,依然有痛苦、赤贫与挣扎的存在。我们作为青年一代,作为未来的时代建设者,对于这个时代,我们不能只是仰视与平视,我们更应做到俯视,俯视那些黑暗之处,俯视那些痛苦、赤贫与挣扎。而只有真正去俯视它,才能正视它,才能做到为此发光发热,利用自我有限的光照一点点串联,串联起照亮黑暗与痛苦的无限可能。

著名哲人罗素曾在作品《我为什么而活着》里真诚宣告:“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悲苦命运的同情构成了我的一生。”人应对尘世饱含同情,应对一切痛苦有不可抑制的同情之心,因为这种同情将始终驱动着我们去为创造一个更好的时代而活。

每个人生活在这世上,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始终与世间万物、世间各处密切相连,我们不该只为自己而活,我们更该为我们的国家、社会与时代而活。步入大学,接受高等知识教育更广阔的意义,不在于毕业以后能住得起多大的房子,开得起多好的车子,而在于我们对这个社会所作出的贡献。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才是你一生的意义。我们作为青年一代的大学生,作为即将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发挥自己人生价值的新一代,我们应该在时代进程之中积极贡献力量,发挥自己的光与热,照亮所在的每个角落。

百余年前,无数位先哲曾热切期待百余年后的青年们能在时代建设进程之中挺身而出,传递青年之声,展现青年力量,勇敢担当历史使命。

百余年后,我们作为接过时代建设大旗的青年一代,更应始终秉持青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弘扬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优秀作风,为祖国建设奉献力所能及之力,这样的时代,才是千百余年来最好的时代。美哉少年中国,壮哉中国少年,与天不老!与国无疆!


他们,筑起抗疫青春防线

游龙飞

二十一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开篇注定不平凡。忘记了从哪一天开始,“新型冠状病毒”“武汉”“确诊人数”“疑似病例”这些字眼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我们关注着、谈论着、担心着。春节的街道上不再车水马龙华灯璀璨,元宵节的饭桌上无法阖家团圆欢聚一堂。人们面戴口罩行色匆匆,眼神警惕内心戒备。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在路上、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面对不断增长的确诊人数与不断扩大的疫区范围,我们的心时时刻刻都在牵挂着。

在本次疫情防控期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生于千禧之年,稚气未脱,或正值而立之年,意气风发。他们中有人深入一线治病救人,有人援助后方保障物资,他们是医生,是护士,是志愿者,他们也是学生,是孩子,而当我们把他们的身份都用最简单的年龄来衡量时,他们就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青年。

青年医护人员,筑起抗疫青春生命线。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34名“90后”党员回信,在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青年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不畏艰难、冲锋在前、舍生忘死的精神品质。这支北大医疗队中最小的队员刘金鹏只有23岁,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缨来到武汉前线,多少天来一直奋战在最危险的ICU病房。2月4日,他在病房中度过了23岁的生日,他说:“我今年23岁,武汉的经历让我的青春更有意义!”刘金鹏的事迹让我们动容,但是实际上,他只是千千万万个奋战在一线的青年医护人员中的一员。在抗疫前线武汉,“00后”护士孟迪和吴诗琪并肩走上抗疫一线,刚入职的她们都还是孩子,但仍奋不顾身地冲在最前方,与疫情赛跑,与病毒较量,一位患者说“谢谢你,孩子。你跟我孙女一样大!”。或许你从未想过,“00后”已经长成大人模样,穿上那身白衣铠甲,年轻面孔下的那股坚毅竟会如此令人肃然起敬。

青年志愿者,筑起抗疫青春保障线。

团青山区委是武汉市最早面向社会发布志愿者招募公告的团组织,它同时也打响了青年志愿者投身抗疫的第一枪。征集令一发出,青年志愿者们的热情远远超出了工作人员的预料。据统计,截止至3月5日,各省(区、市)团委共预招募志愿者170.4万人,上岗志愿者137.1万人。其中,90后志愿者58.2万人。在他们当中,有19岁的大一学生俞天阳志愿在沌口方舱医院铺床、打扫卫生;20岁的陕西小伙伢闵杰为东湖庭院小区居民采购、运输和分发物资;高二学生张泽慧汇集各方资源,为12家医院进行物资捐赠。青年志愿者们虽然无法像医生护士那样治病救人,但他们尽了这个年龄的孩子所能尽的最大努力。正如网上所流传的那样:这样的孩子让我敬佩,冷静而有温度,担当而又才情,我开始相信未来。

青年运动员,筑起抗疫青春加油线。

日前,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中国体育人在国际赛场上捷报频传。中国女篮在塞尔维亚豪夺三连胜,成功进军东京奥运会;隋文静韩聪第六次夺得四洲大赛冠军;任子威获得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德国站男子1500米冠军……赛后,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呐喊声响彻赛场。相比于奋战在一线的青年医生和青年志愿者们,我国的青年运动员们用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为祖国加油,他们的胜利使国人欢欣鼓舞,我们能在赛场上战胜对手,同样也能在战“疫”中战胜病毒。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本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广大青年人挺身而出,不仅为战胜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是展现了当代青年人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如今,正值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在这里,我要向每一位积极参与本次疫情防控的青年人致敬,是你们,筑起了抗疫的青春防线!


青年的力量,不可阻挡

仇琳

十七年前,非典肆虐之际,我们仍是被父母百般呵护的孩提。十七年后,我们已然长大成人,开始勇担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重托。从奋战在抗疫一线数十天不眠不休的白衣天使,到不辞辛劳地奔波在邻里之间送温暖的社区志愿者;从“火神山”、“雷神山”建筑工地上夜以继日奋战的建设者,到舍生忘死挑重担的疫苗志愿者……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每一条坚不可摧的战线上,都有我们青年一代骄傲的身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句响彻百年的话语,也深深地烙印在了我们当代青年的心头。曾经的我们,也被贴上了许多标签,可是我们用敢为人先的积极行动向整个中国证明:我们是新时代冉冉升起的新星,更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一代人!我们能够用自己的拼搏与汗水书写最美丽的时代华章!

疫情发生以来,无数青年人冲锋在前,为中国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抗疫屏障。记不清楚那是我第几次泪目了:1.2万人次的九零后、零零后在全部战疫人员中的比例竟高达三分之一。没有想到看似稚嫩的他们,好似一下子长大了一般,开始面对面的与死神博弈交锋,成为了自己乃至他人心中拯救众生的英雄。

作为一个并未踏入过红区、甚至没有进入过疫区半步的普通民众,我深刻地知道我根本无法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巨大风险与压力。医务工作者们不仅经受着常人难以体会的工作强度与极高的病毒传播感染风险,而且还要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可这都是初长成的青年一代需要直面的啊!他们面对这些艰难险阻,没有选择退却半步,没有选择畏首畏尾、逡巡不前,而是选择主动请缨、背水一战!

他们中无数人英勇抗疫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4天3夜骑行300公里从家乡荆州奔赴武汉一线支援的95后女孩甘如意、除夕当日奔赴武汉一线ICU病房的21岁男护士梁顺、硬核隔离38天未感染一人并在痊愈后积极献血的武汉确诊大学生郭岳……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是再平凡不过的青年人,但在疫情面前,却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大无畏的奉献主义精神。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竞陆沉?”当代青年人不仅展现出了个人的高尚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彰显出了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我想,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青年人的表现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更不负时代重托!

作为当代青年学子,榜样在侧,心中自然欲求上进。我始终相信一座永不垮塌的大厦,其中必有坚实的栋梁。一个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文明古国,必然涌现出过无数的国之脊梁。昔日河清海晏、四海升平之时,你我青年用拼搏与奋斗为国之富强添砖加瓦,如今之中国,虽蒙国难,你我青年亦当义不容辞!我们当代青年愿做国之脊梁、时代之骄傲,为驱散疫情阴霾勠力同心、拼搏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奋斗终生!

愿山河无恙、炎黄皆悦!


回响

王晔媛

清明,春光明丽,柳絮飞扬。我立于塔前,肃立,默哀。

警报拉响,汽车鸣笛,行人伫立。郑州市二七纪念塔仍如过去的半个世纪那样立于原地,双塔并肩,琉璃覆顶,挑角飞檐,钟楼高耸,楼尖的红星于阳光下熠熠生辉。警报长鸣,高亢而绵长,如泣如诉,如叹息,如悲鸣,不绝的声浪漫过拥挤的车流、漫过静默的人群、漫过城市上空,漫过时间的荒野,像是从遥远的虚空传来,像是早先什么时候的一声平地惊雷至今不绝的回响。拉长的声线穿过丝丝阳光千回百转地绕进人心里,轻轻一紧便牵出一串泪珠儿,从低垂的眸子中淌出。我一时竟不知这警报声何处起,何时落,为谁起,为谁落。

警报声由自响着,阳光灿烂。去年今日,我也在这里,立于塔前,肃立,默哀。那时的二七纪念塔与今日并无不同,只是多了一条“五四新文化运动展览”的横幅。未名湖畔,天安门前,那些手举条幅,高喊口号的年轻面庞仍在人们心中生动鲜活,无情的岁月之河竟已匆匆流逝过百年。当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第一次在学生口中唱响,当“爱国进步”的意识进一步在中华大地上觉醒,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情愫尽情奔涌在当时的学生代表心中,当上百名学生被捕入狱,是否在那时?在那时,警报声便已响起,为那些“家国有召,万死不辞”的青年人,为从那以后千千万万为了国家统一与强盛“抛头颅洒热血”的中国人。也许就是从那时吧,那高亢绵长的声音便和着多少人的血,夹着多少人的泪,回荡于世间。每个中华儿女都能在黄河奔涌的涛声中听到它,在唐诗宋词的吟诵中听到它,在京剧评弹的唱词中听到它。那声音从耳朵直灌入心里,百年前团结与凝聚,天安门前的坚守与不屈便通过那活跃有力的血泵流经后世亿万万青年人的血管,从此筋骨相连。

警报声依旧响着,阳光灿烂。当灾难再次袭来,当病魔侵蚀着同胞的生命,当这早已历经坎坷的民族又需要“最勇敢的人”来把她保护好时,百年前的牵绊也许注定要在新的纪元完成爆发与革新。新一代的青年人怀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仰赶往抗疫一线;新一代的医者坚持“救治身体也安抚心灵”的标准守护在重症监护室的病床前;新世纪的中国人举起“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大旗服从管理,听党指挥。今天防护服上的汗水和百年前额角的鲜血难道不是同样为了护卫祖国而流?今天“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呼喊难道不是百年前爱国主义精神的回响?也许生活方式不再相同,也许价值观念有些许变化,也许人们更加追求个性与特点,但为了国家,每个中国人都愿意成为最勇敢的人,成为民族危亡之时举起火把的人,成为国家有难之际挺身而出的人!

警报声依旧响着,阳光灿烂。也许从百年前响起,也许从刚才响起;也许为了献身于1919年“五四惊雷”的学生,也许为了永远留在2019年冬天的白衣天使,也许是与我面前的二七纪念塔一样为了在京汉铁路大罢工中牺牲工人,也许是为了千千万万在保卫国家时献出生命的人。只有一点可以确定。这警报声永远不会落下,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裹挟着“家国有难,我辈当先”的民族召唤,夹带着“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时代强音浸过山川河流,浸过广厦千顷,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回响。

车流回复流动,人群复又喧哗,我站在二七纪念塔前,春光明丽,柳絮飞扬。


几位同学用富有真情实感的生动笔触刻画出了自己心中的五四情怀,体现出了当代大学生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在疫情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积极学习,用字字珠玑的语言传递青年之声、展现青年力量,凸显出了我们青年一代的家国情怀与优良作风,并寄予了自身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希冀与担当。

而韩孟卓与郜珊两位同学的演讲,感怀深刻、扣人心弦,用富有感染力的演讲将文章作者的深情与渴盼展示了出来,令人动容不已。